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莱院学子在第十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上斩获佳绩

日期: 2021年07月26日 07:55   浏览量:

海上争锋 竞相角逐

2021710日,第十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环渤海区域赛)暨第一届海洋可再生能源装备设计赛在大连理工大学与大连海事大学火热开赛,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市23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156支队伍、844名参赛选手参加了本届大赛。比赛包括答辩、现场演示等环节,并通过网络全程在线直播。

大连理工大学莱斯特国际学院和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积极组队参加本届大赛。在曾岑老师的指导下,一共有三支队伍在A类(新概念创意设计组)与B2指定类(设计与制作组)两个比赛项目中荣获了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的优秀成绩,在半岛晨报的封面进行了刊登。

设计与制作组两个获奖团队全部由莱斯特学院同学组成,队长佟宇心带领小组(成员刘家玮、林靖涵和李积豪)、队长史登魁带领小组(成员张泽轩、来平涛、夏明轩和丁涛)分别参加。他们通过线下答辩和现场演示等方式,充分展示了各自团队的设计作品,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分别荣获B2指定类一等奖和二等奖(包揽前两名)。

新概念创意设计组获奖团队由莱斯特国际学院和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混合组队参赛,队长谢杰人(海洋学院)带领组员陆浩源(海洋学院)、王浩男(海洋学院)、潘兆宇(莱斯特学院)和祝子涵(莱斯特学院)通过线上答辩的方式展示了小组的创新设计成果,并荣获A类(新概念创意设计组)一等奖;

参赛选手们自主制作水下机器人,测试演示,展现出具有科技感和创新性的作品。三支代表队的参赛作品设计思路新颖,性能表现出色,得到现场专家评委们的一致肯定。

三支获奖队伍在学院的设备支撑和老师的细心指导下,通过努力拼搏取得了优异成绩,顺利入选国赛,并将于2021813-14日继续代表大连理工大学征战全国决赛,预祝他们再创佳绩!

作品展示

一、“基于凸轮传动的新能源仿生鳐鱼”项目,主要利用仿生鳐鱼具有稳定性强,噪音小,运行平稳,运动灵活等特点对海洋鱼类的追踪及监测,在未来对仿生鳐鱼的开发中。其基于树莓派功耗低,性能强的特性,可以结合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算法等领域,使其长期对海洋各种各样的鱼类进行长时间的跟踪与观测,并把数据定期发送到上位机,对海洋生物学家们分析鱼类迁徙规律,种族习性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基于仿生鳐鱼能够长时间在海洋中稳定工作,故作为监测装备对海洋气候进行监测。

二、“用于海上风电场的拖曳式ARV”项目则是基于传统意义上的ROVAUV水下航行器,通过优势整合,提出的新概念水下航行器。相比于AUV, 克服了通讯困难,视频和传感器数据无法实时传输的缺点,利用电力载波,将水下信息传递至水面拖体,通过网桥将数据传输至五公里外的上位机,实现水下运载体与拖体之间信息实时传递的功能;相比于ROV,拖曳式ARV通过水下运载体牵引拖体进行运动,实现中远距离航行,克服缆线对ROV运动的束缚。拖曳式ARV主要针对水下航行器的工作以及通讯系统提出了新概念和多维度的创新。拖曳式ARV创新性的采用水面拖体的设计,解决了水下潜航器的通讯问题,在实时通讯的同时,对船体进行遥控,实现在复杂环境,浅水区域的航行,实现数据图像实时反馈;同时根据拖体和水下运载体间的拖曳缆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从而得到水下运载体和拖体的相对位置,达到了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相同功能,大大节约了设计成本。

三、“海洋风电监测双体水下潜器”项目大大加强了航行器的稳定性:与单体结构相比,双体潜器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在面对海中波浪的扰动时,波浪的能量被分散,结构所受压强减小,机器虽也会受到影响,但更易保持稳定并恢复原状。双体潜器结构对称,重量集中在左右两侧,而不像单体结构那样重量集中,于是更易在水下行驶中保持平衡。相对于单体结构,在恶劣环境中,双体潜器具有更好的承受外力作用和保持机械平衡稳定的性能。